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教育   1268篇
科学研究   105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41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93 essays written in an upper secondary school context. The essays were collected in relation to a larger research project, which went on for 5 years in a Danish upper secondary school (2010–2015). The material represents both gend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15–17 years old. We deplo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aken from Norbert Elias’ notion on established-outsider relations [Elias, N., &; Scotson, J. L. (1994 [1965]). The established and the outsiders. London: SAGE] as well as his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Elias, N. (1978). What is sociology? London: Hutchinson, Elias, N. (2001). The society of individuals. New York: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in illustrating how people negotiate, position and navigate within figurational contexts [Elias, N. (1994 [1939]). The civilizing proces. Oxford: Blackwell.]. We do this in an effort to interpret how young people negotiate ‘we-I-relations’ when it comes to their sporting identity. Elias’ processual framework provides a tool for a much needed analysis of how young people continually orientate and develop their sense of selves. The web of human interdependencies and processes of change are key words when it comes to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practices and doings of the students’ constructions of self-steering. What social scientists may see as laziness and drop-outs of sports [Seippel, Ø. (2016). Prek, vekker og kjedelig? Trening og mening blant ungdom: 1985–2013. In Ø. Seippel, M. K. Sisjord, &; Å Strandbu (Eds.), Ungdom og Idrett. Oslo: Cappelen Damm Akademisk] can in the essays of students be analysed as a struggle for group connectedness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show that identity is a multiple concept and an ongoing process of emotional work [Elias, N. (1987). On human beings and their emotions: A process-sociological essay. Theory Culture Society, 4, 339–361], but also a power balance of playing and presenting what is imagined as the right performance as not being shamed as outcasts.  相似文献   
2.
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立  胡爱武 《体育与科学》2003,24(6):28-31,27
从社会学视角对建设小康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小康体育所需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及其对建设小康体育的影响。文章认为:新时期体育工作方向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稳步前进,社会背景透视出基本具备建设小康体育的条件;社会阶层分布、城市化程度、教育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运动员不可能将其作为终生职业。如何解决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运动员再就业的社会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国 10 5名体育专业教授的调查 ,分析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学历、学科构成、学术活动和生存状况等 ,并提出了对高层次教师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展报告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报告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学科性质、基本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出发,较详尽地阐释了中国体育社会学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作用,评述了体育社会学在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论篮球运动优秀组织后卫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我国篮球运动高水平的组织后卫能力不足的现状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推理、归纳 ,阐述了组织后卫应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方法 ,旨在为篮球运动优秀组织后卫的快速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旅游迅速发展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即国际环境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化生活的改善4个方面分析了引起我国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闲暇体育兴起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闲暇体育的内涵及目标进行了论述,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我国闲暇体育兴起的环境和条件,提出了促进闲暇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排球运动社会学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采用献资料法,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排球运动的研究视线投向社会学领域,从其一个世纪的时空领域里的三个维度,即排球化的深度、大众排球的宽度、排球运动社会价值的高度,进行探索研究排球运动中有关社会学的问题。通过阐析表明:排球化、大众排球、社会价值三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关连、互相影响的。其中排球化是促进排球运动发展的社会支撑,大众排球是推动排球运动前进的社会基础,社会价值标志着排球运动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甘肃省怎样才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数量的同时,又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是甘肃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甘肃省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质量困境。在甘肃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创新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